首页 >> 伞花马钱

西藏驿站加加镇有个大棚蔬菜基地平顶山

发布时间:2022-07-26 22:29:14 来源:汉代农业网

西藏“驿站”加加镇有个大棚蔬菜基地

从拉孜县城出发,沿219国道向西行,海拔逐渐升高,就很难再见到成片的绿荫了。在距拉孜县300多公里的219国道线上是萨嘎县城,219国道横贯整个县城东西,加加镇则处于重要节点,是往来拉萨与阿里地区的交通要道,是长途司机、游客们口中的“驿站”,是日喀则的“西部明珠”。

一大清晨,10来辆小货车就停在了加加镇的镇政府门口,等着装载刚“出炉”的新鲜蔬菜。司机们闲聊着,指着眼前的13座大棚感慨道:“有了大棚,现在,我们吃菜方便多了,还多了这么一份活儿干。”大小多布吉和几名蔬菜大棚的技术人员正一边忙着采摘新鲜蔬菜,一边打包装袋。

来自加加镇加布村和杰村的两名贫困户大小多布吉告诉我们:“我们不仅仅是工人,也是学徒,现在已经有3年时间了,大棚种植技能掌握的还不错,只等"出师"自立门户了。”以前,他们两人的家里都没有什么固定收入来源,经济条件较差。2009年,加加镇安排他们到蔬菜大棚基地工作,每个月有固定收入1200元。“与以前相比,这个收入就是天价,不敢想象啊!”小多布吉高兴地说:“更主要的是学了技术后,政府答应帮我们修建自己的大棚,那时候收入就更多了,生活也会越来越好。”

走进大棚基地,我们发现,这里的大棚和白朗、江孜等县的大棚不太一样。虽然外形差不多,但萨嘎县的大棚有一半是在地下,一半在地上;进大棚,就像进地下室一样。站在地面上,透过塑料薄膜,我们就能清晰地看见棚内蔬菜的长势。

“加加镇海拔在4500米以上,全年温度较低。把大棚往地下修建,主要是保持棚内的温度。”蔬菜大棚基地的负责人向我们介绍。

据介绍,加加镇蔬菜大棚基地占地面积8亩,有13座大棚,修建于2006年,其中10座为土坯结构,其余3座是2012年修建的钢筋水泥结构的温室。在萨嘎县广大农牧民群众眼中,温室大棚是新奇事物,但在全县干部职工眼中,“它们就是以后能经常吃到新鲜蔬菜的希望。”

刚修建大棚时,只有大白菜、小白菜、莴笋等几个常见的蔬菜品种,产量也低;而且,对于大棚如何建造,也存在争议。大多数人建议像白朗县取经,借鉴白朗县的经验与模式;但少数人则认为要结合萨嘎海拔较高、气温低的实际情况,建造“地下温室大棚”。在争论中,普通大棚和地下温室大棚同时建起了。

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。经过一年的实践,地下温室大棚更能适应萨嘎县的自然环境。时至今日,萨嘎县加加镇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已有西瓜、西红柿、青椒、尖椒、黄瓜、南瓜、茄子、菠菜等14个品种。

“市场不是问题,一来全是无公害绿色产品,二来萨嘎县缺少新鲜蔬菜。我们充分利用县农贸市场和加加镇蔬菜店以及各乡完小定点销售,同时也向一些分散的蔬菜销售店输送蔬菜以开拓销售渠道,群众反映县里种的蔬菜很受欢迎。现在,13个蔬菜大棚年均生产蔬菜一万两千余斤,纯收入35000元以上。”负责人告诉记者。

在这之前,萨嘎县各乡镇完小学生及干部职工吃的蔬菜都是外运过来的,蔬菜并不能长期保障,特别是冬季,而且蔬菜也不新鲜;现在,有了自己的大棚,结合外运蔬菜,全县的学生和干部职工都能吃上新鲜可口的蔬菜了。

大多布吉指着园内的几棵小树和一小丛盛开的花说:“这是我们的绿化带,是种植基地唯一的装饰。自从大棚蔬菜的成功种植,大家都充满着希望,期待着它能大规模推广,我们老百姓的饭桌上也能丰盛起来。”

萨嘎县县委书记边巴次仁告诉我们:“下一步,我们将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人员引进力度,培养本地技术人员;同时,引进更多蔬菜新品种,加强研发,加快蔬菜适应海拔高的环境;力争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,初步建成生产规模化、管理标准化、销售订单化的高原蔬菜基地,并在全县有条件的乡村大力推广。”

北京老酒回收

水泵变频器维修

杭州服务器回收

黑膏药代加工

巴斯曼

友情链接